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行业资讯
您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再生资源行业:行业发展要紧密结合*策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5-07-06

  第五届中国再生园区大会6月26日在湖北宜昌落下帷幕。经济学家、技术专家与再生资源业界代表,共同就新常态下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进行探讨。致力于打造再生资源全产业链服务平台的易再生网作为特约媒体亮相,并从多个角度对大会进行了关注及报道。
  行业发展要紧密结合*策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会长龙少海代表主办单位通报了中国再生资源行业的总体情况,对下一步的走势及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强向大家介绍了国家再生资源示范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下一步国家税收*策的走势。他全面回顾了“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再生资源行业的支持*策,针对”十三五“期间国家在行业顶层设计、财*税收支持*策、标准体系建设、技术创新引导、创新模式推广等方面的*策走向作了介绍,并特别强调:行业发展要紧密结合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京津冀一体化等重大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自贸区金融*策,寻找新的商机。
  环保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审核登记部主任李淑媛就我国废物进口园区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和近年来在规范管理上的一些新举措做主题报告,对全国各地各个不同种类的园区在发展中所取得成就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航油集团原副总裁、中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原总裁陈九霖先生认为,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至关重要,但目前依然是一个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领域,因此也意味着存在巨大的并购潜力与商机;但这一领域也存在着许多风险,诸如财务风险、法律风险、文化冲突与并购整合风险等。陈九霖还用一些典型案例给大家带来了另一视角看待再生资源国际并购问题的思路。
  城市矿产开发仍有巨大空间
  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执行主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金惠首先就国外城市矿产开发与我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概括了全球再生资源产业的总体情况:20世纪末,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为2500 亿美元,本世纪初已增至6000 亿美元,到2010 年达2.2 万亿美元。在未来30年内再生资源产业为全球提供的原料将由目前占原料总量的30%提高到80%左右, 产值超3 万亿美元,提供就业岗位3亿个。他以日本为例介绍了发达国家的经验:日本在循环利用方面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每年废弃量约为550万辆,回收利用量约占总量的75%。日本的汽车循环利用分为再利用车、再利用零部件和报废拆解几大部分,循环利用的总体原则是可用尽量用,可以恢复的整车及部件都能认真修复,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有巨大的空间。
  怎样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去观察和了解再生资源产业也是代表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华泰证券执行董事弓永锋博士从投资咨询者的角度,系统地梳理了整个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产业的大致轮廓,让代表们从一个更开阔的视角认识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脉络和走向。
  在谈到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产业发展现状时,这位带领团队专门研究再生资源和环保产业的专家称:我国汽车保有量今年快速飙升,2015年前后逐步进入第一个汽车报废的小高峰,如按照发达国家报废比例计算,2015年后年报废企业有望达到800万辆以上; 汽车五大总成“再生制造”应用于维修市场的相关条令有望出台,这将引爆汽车拆解环节的投资激情;由于全国拆解企业牌照数量有限,重点城市汽车拆解牌照的争夺战已经打响。他还介绍了一些大型企业在布局全国开展并购重组方面的新动向。
  《经济日报》出版社社长韩文高分析中国经济的总体状况时认为,拉动经济的旧引擎已经熄火。从目前来看,“投资、房地产、出口”这三驾马车已经缓步,意味着投资拉动经济的时代已经终结;但是拉动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尚未找到或者说尚处于无力点燃的状态。
  韩文高围绕“互联网+”谈了自己的看法:对于目前“互联网+”正在蓬勃兴起的趋势,他认为“互联网+”主要的影响在服务业,制造业特别是基础材料产业切莫掉入概念炒作的陷阱,虽然制造业和基础材料以及环保产业中也有服务业的成分在里面,但“互联网+”毕竟是服务业的一场革命,切莫一窝蜂跟着炒作;一个国家财富的创造还是要靠实体经济,希望大家认清趋势,适应变化,该坚守的绝不放弃。
  《资源再生》杂志主编翟昕在与参会者交流时表示,制造业面对“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首先要解决信息的对称,形成尽可能开放的信息渠道,包括研究、产业、金融服务等;对于再生资源产业来说,首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借助“互联网+”这个工具,形成“*、产、学、研”的一个完全透明的交叉网络,可预期的目标是要实现供需双方的信息准确及时。他指出,就本质而言,互联网化的特点是去中间化,互联网化使得世界扁平化、平等化和延伸化,互联网就是要实现开放、透明、共享、平等汇聚、互动,资源再生产业应通过互联网+的力量实现这一产业的互联互通,瞄准的目标还是循环型社会的真正建立。
版权所有 吉林省再生资源集团公司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长春大街740号 联系电话:13944145923 0431-88911549
传真:0431-88912452 邮箱:403642354@qq.com 吉ICP备15001770号-1  

长春网站建设 技术支持:星广传媒

点击关闭
  • 在线客服
    在线支持 客服一
迷妹网请收藏防止丢失18🈲链接链接